神经监测系统
神经监测系统是指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手术过程中实时、客观地监测神经系统功能的完整性,以帮助识别神经结构和边界。神经电生理术中监测的应用可以降低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发生神经损伤的风险,使无法进行或存在较大不安全因素的手术能够安全进行,从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费用。
神经监测:应用在检测电极时检测神经A检测到神经,电刺激信号通过神经传导到肌肉,并放置在相应肌肉的记录电极上。B会引起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信号由放大器采集到神经监测仪,神经监测仪表显示在显示器上。 CMAP波形C (从刺激开始CMAP是 “潜伏期”,从负相位波的峰值到正波的峰值的距离是 “峰值”-峰值”),它还可以将EMG信号转换为声音监测。
原理:基于包含运动神经纤维的喉返神经,在手术过程中使用探针 (A) 直接刺激喉返神经,喉返神经传递电刺激,使受神经支配的声带肌肉产生肌电信号,通过气管导管表面与声带接触的电极 (B) 接受肌电信号,神经监护仪显示肌电波形并发出提示音 (C)。若从检测点到神经支配肌的功效完整,可惹起声带肌电反响; 喉返神经受损,声带肌电旌旗灯号显著削弱。通过分析声带肌肉电信号波形、振幅、潜伏期的变化,监测神经功能状态。某些EMG信号的消失也可能归因于设备连接错误。。在喉返神经损伤点的远端,它仍然可以与声带肌肉和外周监测系统形成电生理回路,产生肌电信号; 而当检测到损伤点的近端时,电流不能穿过神经损伤点,导致受神经支配的肌肉不接受电流刺激,无法诱发肌电信号。根据上述性能,EMG信号变化的位置位于神经损伤点。限制神经损伤的部位,便于快速查找和分析损伤原因,及时处理喉返神经损伤。可见,在手术中评估喉返神经功能时,必须在神经检测点选择最近的神经暴露区段,以免错过神经损伤点,或选择间接监测方法。
喉返神经监测:甲状腺周围血管异常丰富,喉返神经变异复杂。国内外学者认为目前尚无甲状腺手术。""手术,暂时的疏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术中神经监测需要特殊的设备,这增加了额外的成本。学习曲线在我国推广应用仍需要。结合国内外文献,根据我国近年来3000例神经监测经验,提出适合国情的术中喉返神经监测适应证如下 :(1) 甲状腺肿块位于腺体的背侧,怀疑近期囊内出血,肿瘤巨大; (2) 甲状腺恶性肿瘤必须行全肺叶切除、颈淋巴结清扫术,尤其是中央区淋巴结肿大者; (3) 甲状腺再手术,解剖紊乱,严重组织粘连; (4) 胸骨后甲状腺肿,考虑喉返神经移位; (5) 术前有内脏移位或锁骨下动脉变异,疑有喉不返神经; (6) 存在单侧声带麻痹,对侧肺叶需手术治疗; (7) 喉返神经损伤后的修复手术。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一些在术前评估并不困难的手术,也会因术中意外发现甲状腺癌、侵犯喉返神经,发现喉返神经分支变异或非喉返神经,或因Zuckerkandl结节,浆果韧带导致神经识别和解离困难,并且在手术过程中很难临时添加神经监测系统。对于适应症以外的患者,如患者知情同意,也可实施监测,进一步提高喉返神经的识别率,加快手术过程中喉返神经的确认,缩短声带运动不良的恢复时间。